搜索

弘扬民族传统,塑造工匠精神  让“非遗”走进社区

作者:王赟来源: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教育文化专委会


弘扬民族传统,塑造工匠精神

让“非遗”走进社区


      2022年4月20日下午,由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教育文化专委会牵头,江北新区沿江街道百润社区相关领导等一行参与的弘扬民族传统,让“非遗”走进社区活动交流会在南京1865产业园举行。



      十四五《规划》中表示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取得更大进步。

      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回归教育的本质。为孩子带来他们真正需要的、能受益一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沿江街道百润社区在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教育文化专委会的牵头下,拟在社区内打造中国传统特色文化,聘请非遗专家,开堂授课。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参会的“非遗”专家有秦淮花灯国家级非遗大师顾业亮老师、南京市工艺美术剪纸大师张林娣老师、南京泥人项目省级传承人何斌老师。顾业亮老师是南京市秦淮故事灯彩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出生于古城南京灯彩世家。毕业于中国上海浦东干部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秦淮灯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01年-2008年成功举办了秦淮灯会整体策划、设计、制作、安装、维护全过程。代表中国秦淮灯彩走遍世界52个国家文化交流。张林娣老师是南京市工艺美术剪纸大师,剪纸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现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江苏会员,玄武区文联副主席。 何斌老师是南京泥人项目省级传承人、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泥人作品经常为省市博物馆,展览馆展览和收藏。代表南京非遗传承人多次出访国外,所制作的泥人收到国内外友人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此次重点参观了云锦的制作过程。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其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格调高雅,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又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状态,被誉为“锦中之冠”。


     

      在中国,剪纸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此次活动也参观了剪纸艺术作品。剪纸的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泥人作品形象生动、色彩丰富,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品,在传统民间手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孩子们动手捏泥人,可以让孩子们在互动中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从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本次交流会上,沿江街道领导提出打造传统文化特色社区,弘扬民族传统,以社区为主体向社区内儿童提供授课服务。培养孩子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促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位非遗传承大师也进行了深入交流,肯定了传统文化艺术对学习传承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花灯、剪纸、泥人等特点,对今后开课提出了一些建议。让“非遗”走进社区,既能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社区生根发芽。又能通过授课学习,使得传统文化艺术得已传承和发扬光大。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应天大街388号(南京晨光1865产业园C4-107室)电话:025-82220357
©2021 - 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文创新视野
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