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国已形成五大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建设布局  未来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珍 泰旭来源:上观新闻


我国已形成五大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建设布局

未来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5月13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主题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与会者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内容展开研讨,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献计献策。

  今年初,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至此,我国形成了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建设布局。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泓洋在致辞中表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具有特色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举办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保护好大运河沿线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激活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切实推动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建设。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教授指出,大运河具有三大价值。第一,大运河承载了中华民族改造自然的伟大精神与水利科技的杰出智慧,体现了劳动人民前赴后继的辛勤劳动。第二,大运河连接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国家延续数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血脉。第三,大运河是串接了黄河、淮河、长江等重要水系的纽带,在历史上对沟通南北地区的人员流动、货物贸易等具有重要作用。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阐释了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的重要意义。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是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京杭大运河文化复兴的典型标志,是大运河文旅融合的重要举措,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案例。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

  上海大学教授、全球文旅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包国强从数字化的角度展开,重点论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利用三大路径。第一,要创新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数字化模式。第二,要提升大运河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推动运河文化的数字化国际传播。第三,要依托数字技术,加深大运河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数字产能。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研究员认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融合的一个重要实践。她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是要提升对国家文化公园中核心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和文化认知。二是要做好对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主体管控、保护和展示。三是要在国家文化公园区域内实现基于统筹、保护、传承、利用的合理运营。

  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副院长薛可教授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实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提升大运河文化感染力的方法。一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展示要变静态展示为动态展示。二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应具备传统复古和时尚现代相结合的风格。三是要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运营模式从原来的单纯投入转变为打造文化产业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四是加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打破原先各自为政的规划格局。五是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单一内容为多元内容。六是采用新的传播方式如社交媒体传播、口碑传播等,加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传播力。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指出,京杭大运河作为沟通中国南北的人工水系,促进了不同地区,特别是南北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运河的沿线留下了大量反映中国水利交通技术水平,且具有重要历史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也留下了很多反映文化融合、文化地区发展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我国的遗产保护存在着碎片化的状况,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扭转这一不足的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研究室主任戴学锋研究员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传统文化活化利用需要关注的重点。一是要关注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的对象,明确哪些传统文化需要活化,哪些传统文化适合活化。二是要关注如何将传统文化活化利用和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结合在一起。三是传统文化活化利用需要建立起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群体之间的联系机制。四是要关注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的传播途径,不能只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一个简单的历史再现,而是要将其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受众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传文创投资、中传研究院承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东方智库联盟(OADC)、全球文旅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协办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应天大街388号(南京晨光1865产业园C4-107室)电话:025-82220357
©2021 - 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文创新视野
门户网站